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永葆为民情怀””组工干部学习交流发言材料(全文完整),供大家参考。
治国有常,而利民为本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经历,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那真挚醇厚的为民情怀。
一、常思忧民之道,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
忧民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情怀的情感先导。1969年,15岁的习近平到陕北梁家河插队,熬过跳蚤关、饮食关、生活关、劳动关、思想关,建立起了与人民的血肉联系,培养出了他不变的信念:要为人民做实事。在河北正定工作时,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25个公社、221个大队,在里双店公社搞了'大包干“试点,让老百姓记住了共产党的好。从政以来,习近平曾前往28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个贫困村镇进行调研,深入了解各地困难群众的生活境况,太行山下、西南边陲、黄土高原,处处留下了总书记看望困难群众的匆匆步履,响彻着总书记要求当地干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铿锵话语,体现了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的拳拳之心。治理之道,莫要于安民;
安民之道,在于察其疾苦。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常常'察其疾苦“,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,但愿苍生俱饱暖。这种忧民意识既是一种大爱无疆的博大情怀,也是一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腻情思,既心系苍生、胸怀天下,又心细如尘、毫末牵心。在他心中,人民是根基所在、血脉所在、力量所在。
二、常怀爱民之心,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
爱民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情怀的直接体现。在福建宁德工作的两年里,他走遍了124个乡镇中的123个,帮助当地群众挖了'穷根“。到浙江上任的短短118天里,他就跑了11个市25个县,提出了影响深远'八八战略“,并致力于'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“。将近50年来,他无时无刻不想着人民,即便是对于电影从业者牛犇入党这件事,他也高度重视,亲自写信勉励牛犇,为广大文艺工作者作表率。在他身上,我们看到了'善为国者,爱民如父母之爱子、兄之爱弟,闻其饥寒为之哀,见其劳苦为之悲“的深沉,也看到了'德莫高于爱民,行莫贱于害民“的真切,其担当之精神和为民之情怀,赫然凸显、令人起敬。他真的做到了,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,为老百姓谋利益,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。
三、常行惠民之举,让人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
惠民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情怀的根本指向。在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后,他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,发展了'以人民为中心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。据统计,'人民“二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了177次,可见'人民“在习近平的心中是有多重。在2014到2018年的10次新年贺词中,'人民“是一以贯之的主题和高频词,一共提到82次。同时,他赋予的人民的内涵也不断丰富,2014年人民是追梦者,2015年是支持者,2016年是付出者...
(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