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《道德与法治》教学计划教学目标:1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珍视自己的仪态、仪表,愿意做一个有精神的小学生。2、能在公众场合及生活中保持外貌整洁有精神。3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《道德与法治》教学计划12篇,供大家参考。
小学《道德与法治》教学计划篇1
教学目标:
1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珍视自己的仪态、仪表,愿意做一个有精神的小学生。
2、能在公众场合及生活中保持外貌整洁有精神。
3、知道良好的精神面貌的表现会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。
重难点:
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,乐于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,提醒学生有精神,面貌好,才健康。
教学准备:
1、学生准备:完成课前小调查,准备一张自己认为最精神的近期照片。
2、教师准备:
(1)教师精神的照片及故事。
(2)课前和家长保持信息沟通,了解本班学生在家中的真实表现,以便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。
课时安排:
1课时
教学过程
活动一:绘本故事《谁精神?》
同学们,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。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小故事,找找看,故事中谁精神?
出示任务:看这个绘本故事,说说自己的理解。出示ppt,呈现绘本内容。
反馈指导: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讨论,看看绘本故事中,谁精神?分析漂亮、眼睛大、声音响亮、姿势好就是'精神“吗?提出自己对'精神“的理解。
小结:有精神不仅仅是外表漂亮,也不仅仅是眼睛大又明,还要包括内心的神采,声音的响亮,姿势的挺拔,唱歌的技巧等。总之,内外都有精神,做到内外统一,才能表现一个人从内而外的'精“、'气“、'神“。
活动二:我们真精神
出示任务:'精神“的我是什...
(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