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化纪录片《鉴史问廉》观后感古人云'以铜为鉴,可正衣冠;以古为鉴,可知兴替;以人为鉴,可明得失“。《鉴史问廉》以'廉“为核心,以'清、勤、慎“为主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文化纪录片《鉴史问廉》观后感3篇,供大家参考。
历史文化纪录片《鉴史问廉》观后感篇1
古人云'以铜为鉴,可正衣冠;以古为鉴,可知兴替;以人为鉴,可明得失“。《鉴史问廉》以'廉“为核心,以'清、勤、慎“为主题,揭示廉则兴、贪则衰的治国之道,弘扬不畏强权、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,树立激浊扬清、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,推崇克己修身、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,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研究和借鉴历史的教科书。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惩治腐败,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,《鉴史问廉》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,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告诫。
一、要以廉为本,轻名利,讲操守,提高自身修养
我国自古以来,各个阶层和各个朝代均高度注重以道德引导官员,提倡以德为先、以廉为本。当前,要实现'政治清明、政府清廉“,首要前提是'干部清正“,党员干部要守住自己的节操,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。
要怀修养之心,提高思想境界。我国历来有注重自省和个人修养的传统,强调'修己以敬,修己以安人,修己以安百姓“。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'父子宰相“留下的'六尺巷“的故事,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。当前,党员干部要以'慎独“的精神要求自己,始终坚持自重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励,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,通过自我教育、自我改造、自我磨砺,将党和人民以及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原则、道德律令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、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,树浩然正气,扬昂扬锐气。
要怀淡泊之心,正确对待名利地...
(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